学术讲座

讲座纪要|看图识礼——清朝典仪的图像化解读

时间:2020年12月29日

浏览:

2020年12月27日晚,受118免费彩色印刷图历史系之邀,故宫博物院副院长任万平研究员在人文学院作了题为《看图识礼-清朝典仪的图像化解读》的学术讲座。讲座由118免费彩色印刷图历史系副院长王日根教授主持,历史系葛威、陈博翼等老师及考古学、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学生30余人到场聆听。

任院长本次讲座的主题是“看图识礼-清朝典仪的图像化解读”。我们自古就是礼制国家,礼制对我们社会、政治的影响非常大。她从文献的角度出发,基于对故宫馆藏众多的清代文物及图像的比照研究,全方位剖析了清代这一古代礼仪集大成时期的典仪制度。

本次讲座分为五部分,包括吉礼、嘉礼、军礼、宾礼、凶礼等

讲座开始,任院长首先从语言、社会、政治、生活等层面剖析了礼的内涵:《现代汉语词典》中(1)社会生活中由于风俗习惯而形成的为大家共同遵守的仪式:婚~丧~。(2)表示尊敬的言语或动作:~节|敬~.(3)礼物:献~|千里送鹅毛,~轻情意重。《说文解字》礼: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从示从豊,豊亦声。《说文·豊部》:“豊,行禮之器也,从豆象形。凡豐之属皆从豊。读与禮同。”《康熙字典》【徐铉曰】:五礼莫重于祭,故从示。豊者,其器也。

六艺:古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才能和技艺。孔子曾把它列为教学内容。汉董仲舒《贤良策一》:“夫仁、义、礼、智、信。五常之道,王者所当修饬也。”唐柳宗元《时令论下》:“圣人之为教,立中道以示于后,曰仁、曰义、曰礼、曰智、日信,谓之五常,言可以常行之也。”

《礼记哀公问》:“为政先礼”荀子《大略篇》:礼之于正国家也,如权衡之于轻重也,如绳墨之于曲直也。故人无礼不生,事无礼不成,国家无礼不宁。君臣不得不尊,父子不得不亲,兄弟不得不顺,夫妇不得不欢,少者以长,老者以养。故天地生之,圣人成之。可见礼是中国封建社会秩序的最高标准。

然后,任院长梳理了五礼的排序。古人将礼制主要归纳为五种,称五礼。而“五礼”一词,初见于《尚书 舜典》,认为舜“修五礼”,孔安国传释五礼为“吉、凶、宾、军、嘉”。《周礼·春官》将大宗伯的执掌具体解释为“以吉礼事邦国之鬼神示”、“以凶礼哀邦国之忧”、“以宾礼亲邦国”、“以军礼同邦国”、“以嘉礼亲万民”,实即排列其顺序亦为吉、凶、宾、军、嘉。唐与宋时期:吉、宾、军、嘉、凶;明时期:吉、嘉、宾、军、凶、清时期根据《大清通礼》:首吉礼,尊天祖也;次嘉礼,本人道也;次军礼,征伐大权也;次宾礼,柔远人也;次凶礼,以厚终也。其顺序为吉、嘉、军、宾、凶,每一种礼都有众多分枝,以吉礼为最多。

随后,任院长根据清代五礼的顺序进行了详细讲解。

吉礼

何为吉礼?孙诒让《周礼正义》:“取以善得福,是谓之吉礼”。任老师指出,清代的吉礼祭祀对象为天地等自然神灵、祖宗。主要分为三等,即大祀、中祀、群祀。大祀:皇帝亲祭,圜丘、方泽、祈谷、太庙、社稷,常雩(乾隆以后),先师孔子(光绪末)。中祀:皇帝亲祭或遣官祭祀,天神、地祇、太岁、朝日、夕月、历代帝王、先师、先农,关圣、文昌(咸丰以后)。群祀:全部遣官祭祀,以及庶民祭祀。以祭天为例,从天坛布局中可以体现。祭祀天地日月,强调尊重自然,人与自然和谐,天人合一。在色彩方面,需要与祭祀对象一致,如皇帝穿的衣服颜色、袖口形状等。此外,在祭祀时需要特别虔诚,因此需斋戒。随后任老师介绍了祭仪,即各牌位的摆放。一层祭昊天上帝牌位供在坛之北,朝南,设正位幄,圆形。东西两侧为配位,其幄为方形,按左昭右穆排序配享皇帝八位。皇帝举行祭祀时,需要将祝文写于祝版上,任老师对祝版上的内容以及署名的要求与细节作了详细的说明。在祭祀时,不同位置使用的祭器也有要求,如天坛正位匏爵,从位使用陶爵。因此任老师指出,当我们在作器物研究,不仅需要知道材质,还需要联系当时的仪式内容对其功能做进一步的阐释。指出在祭祀时,正位放特牲,从位放太牢,但对放太牢的文献和实物出现不一致的情况,任老师指出了文献记载的错误,对图像在纠正文献记载上的重要性给予了肯定。特牲就是放犊和特,犊就是小牛犊,特就是成年的公牛。从图像可以看出,祭天坛最重要的并不是大多数人认为的太牢(牛、羊、豕),最高等级是特,其次才是太牢。任老师还指出不同的祭器所盛放的东西也有所不同,如爵放酒,簋、簠放稻粱,篚盛玉璧和帛等,以示五谷丰登。除了上面提到的定期举行的祭祀以外,任老师指出还有不定期的祭祀,称为告祭礼。如皇帝登极、授受大典、上徽号、册立皇太子、大婚册立皇后等。告祭时,其位不同于皇帝例行典礼的位次,稍微简单,仅设正位幄,无配位,从位幄。皇帝不亲自行礼,遣官行礼,祭品亦减少。

祭祀时除了敬酒以外,乐舞也是必不可少,礼乐社会,有礼就有乐。任老师指出,清代皇家典制乐舞主要分为两种,用于祀神者称为“佾舞”,用于宴飨者称“队舞”。凡“佾舞”,武舞用干戚,文舞用羽籥,即干戚称武功之舞,羽籥称文德之舞。祭祀初献用武舞,亚献、终献以文舞,唯先师庙、文昌庙初献、亚献、终献皆为文舞。

除了在天坛祭祀自然神灵以外,任老师指出祭祀祖先也很重要,即太庙祭祀-我们从哪里来。主要分四孟时飨,岁末祫祭。四孟于月朔,唯一正月择吉。祫祭是指合祭祖先,主要是在除夕前一天祫祭。祫祭时,需要把中、后殿的祖先牌位全部请到前殿,一起祭祀。随后对太庙祭祀的祖先、神位与神座、各祭品的摆放做了详细地介绍。还有一种是祭祀先农,每岁仲春亥日举行。户部尚书进耒,顺天府尹进鞭。皇帝左手挥鞭,右手扶犁三推三返,顺天府丞奉青箱,户部侍郎播种,耆老随即覆土。

嘉礼

何为嘉礼?经学家郑玄对嘉礼解释为“嘉,善也。所以因人心所善者而为之制”,《周礼·春官大宗伯》所载嘉礼包括饮食、婚冠、宾射、飨燕、脤膰、贺庆六种。在清代,嘉礼演进为登极、朝贺、册封、婚冠、燕飨、经筵、乡饮酒诸礼,而属于皇家的不包括冠礼(清代皇帝无冠礼)、乡饮酒礼,唯清代还有禅让授受、太后垂帘之典。

任老师以清朝皇帝大婚为例介绍了嘉礼的具体表现形式。首先,皇帝结婚和民间的不同点主要在于有一个册立,在迎娶皇后之前需要其身份从民间的女子转换为皇后才可以迎到皇宫。接着对如何纳彩进行了介绍,民间需要派人送大雁,讲就尊卑,知识节,寓意到婆家懂得礼仪。汉族皇帝聘请皇后需要给谷圭,满族聘请需要给如意,可以囊括一切祝福。秀女选完之后,等待婚前典礼。接着是纳彩宴的举行,即娘家的答谢宴,宴请皇后的父亲。清代的宴会分两个程序,首先是饽饽宴(奶茶、吃点心),接着是用小矮桌放酒,酒席宴。纳彩礼之后,举行大征礼,相当于民间的彩礼,给皇后黄金200两,白银10000两,还有金茶桶等用具。接下来的程序时进嫁妆,除了有如意之外,还有各色绣花鞋,布料以及针线等。这些代表的是女宫用品,皇后需要给天下女人做示范,所谓的母仪天下,会做各种针线活。任老师认为过去的三从四德中的“四德”我们是可以提起其积极内核,虽然不一定要学会针线活,但学生在学习中需勤劳,人们在自己工作中需要做到最好。最后,皇帝御太和殿命使行册立奉迎礼,奉迎皇后的凤舆自大清门进入,经午门、太和门、中左门、后左门,到达乾清门。成婚礼需要经过跨火盆、跨马鞍、坐帐最后合卺。合卺宴丰盛,摆盘带有龙凤呈祥字样。婚礼结束后,按照礼制,还需要进行庙见礼、朝见礼、颁诏礼和庆贺筵宴礼。

在这一部分,任院长主要对皇家及民间的婚礼进行对比解读,包括婚前礼、成婚礼、婚后礼。主要从婚前的纳彩、酒席、大征礼物,妆奁,成婚的路线、合卺、酒宴,婚后的庙见、朝见、颁诏、筵宴等多个方面图文并茂地进行了讲解。

军礼

军礼是与军事征伐、秋狝相关的各项礼仪。按《左传 成公十三年》所言“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军礼是与祭礼同样重要的礼典。《周礼·春官·大宗伯》总结周代军礼为大师、大均、大田、大役、大封五种。清朝,军礼包括皇帝亲征与凯旋、命将出征、奏凯受降、献俘受俘、大阅、会阅暨京师训练、秋狝、日食救护。但京师训练皇帝不参与,日食救护本与军事征伐无关,皇帝亦不参与。这一部分,任院长主要对乾隆帝大阅及作战号令进行了图像化解读。大阅礼是军礼的一类,大阅时,皇帝御帐黄幄设于阅武台上,内设御座。阅武台坐南朝北,其北为八字形列阵处,再北为军营。军营分为左右翼,共36营。

宾礼

“宾”即宾客,宾礼是与接待使节、宾客有关的各项礼仪,主要包括中央王朝对藩属国的敕封与藩属国对中央王朝的朝贡,以及近代国门洞开以来出现的外国公使觐见礼。此外,还有王公、官员、士庶相见之礼。《周礼·春官·大宗伯》称“以宾礼亲邦国”。

在周代的分封体制下,宾礼主要是天子与诸侯之间、诸侯与诸侯等有封爵等级之人相互间的国礼。周代以降,国家体制不同,宾礼的表现形式亦不同,清代的宾礼主要包括中央王朝对藩属国的敕封与藩属国对中央王朝的朝贡,以及近代国门洞开以来出现的外国公使觐见礼。此外,还有王公、官员、士庶相见之礼。

任院长以对藩属国的敕封与藩属国对中央王朝的朝贡为例,重点分析了万国来朝图、外国进贡表文、册封使行列图、琉球进贡船与使臣碑等历史图像资料。

凶礼

凶礼是与丧礼有关的各项礼仪。《周礼》中包括丧礼、荒礼、吊礼、禬礼、恤礼五种,清代在《大清会典》《清通礼》中所载,凶礼唯有丧礼一项。在最后一部分,任院长主要对皇家丧仪、祭祀进行了介绍。包括棺材画样、倚庐、神主等。她以慈溪太后祭礼的法船与冥物为例,介绍了清代的皇家埋葬制度。

在持续长达两个多小时的讲座中,任万平副院长采用清宫档案文献与珍贵图画相对应,精彩生动地举例分析了清代嘉、吉、军、宾、凶五礼的内涵。在讲述中,她多次提到文献记载存在的错误可以通过图像进行校正,提高了我们对图像在清朝礼制研究中重要性的认识。学礼,可达文质彬彬,是任老师通过这堂讲座所传递的精神内核。

讲座结束后,王日根老师对讲座进行了总结,认为任副院长的研究从图像出发认识清代历史,把图像、文物档案、文献等资料相结合来开展研究,开辟了历史研究的新路径,让大家受益匪浅。

(撰稿:蔡文超,徐萱  摄影:李若凡  审核:王日根)

友情链接